• 哥伦比亚大学团队研发Neuropixels 1.0 NHP探针,实现非人灵长类大脑高精度神经记录

    为实现更精确的大脑功能绘图,神经科学家长期依赖高分辨率成像及先进实验工具。其中,高密度硅探针(high-density silicon probes)是一种可插入脑组织的针状电极阵列,用于捕捉与神经元放电相关的电压变化。然而,这类探针多用于啮齿动物,对非人灵长类(Non-Human Primates, NHPs)如猕猴的应用效果有限。 近日,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论文,展示了由IMEC研发的新一代Neuropixels 1.0 N…

    行业动态 2025年8月15日
  • 研究发现MYCN基因位置决定神经母细胞瘤侵袭性,提出针对“休眠”癌细胞的新疗法

    神经母细胞瘤(Neuroblastoma)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且极具隐匿性的恶性肿瘤,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细胞,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,多见于五岁以下儿童。其临床表现差异极大:约有一半病例的肿瘤甚至无需治疗便会自行消退,而另一半则呈现出极为迅速的进展。后者虽然在早期对化疗反应良好,但往往在一至两年内复发,并且复发后的治疗难度极高。临床上,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常具有MYCN癌基因拷贝数异常增多这一分子特征。 近期,由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(Charité—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8月13日
  • 癌症研究带来意外启发,美梅奥诊所发现“糖衣”技术有望阻止1型糖尿病发作

    在医学研究中,不同疾病之间的突破并不总能互通,但来自美国梅奥诊所(Mayo Clinic)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打破了这一常规。他们在研究癌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时,意外找到了可能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路径。 研究人员发现,癌细胞会在自身表面覆盖一种名为“唾液酸(sialic acid)”的糖分子,用以躲避免疫攻击。梅奥团队设想,既然这种“糖衣”能帮助癌细胞隐藏自己,是否也可以帮助身体中的正常细胞——比如负责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——在1型糖尿病中逃过免疫系统的“误杀”? 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,患者体…

    行业动态 2025年8月6日
  • AI赋能癌症精准治疗:中韩团队开发新模型可预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免疫治疗反应

    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罹患癌症,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。而肿瘤的“微卫星状态”(Microsatellite Status)——即DNA中微卫星区域的突变稳定性——是判断肿瘤发展及治疗反应的重要生物标志。 在临床中,微卫星不稳定性高(MSI-H)的癌症患者通常预后更好,且更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产生反应,尤其是那些存在错配修复缺陷(dMMR)的肿瘤。相比之下,微卫星稳定(MSS)的患者则更可能需要化疗。基于这些发现,专家建议为新诊断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进行MSI检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8月6日
  • 我国团队绘制人类衰老蛋白质组图谱,揭示多器官衰老关键机制与潜在干预靶点

   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多机构科研团队近日在《Cell》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成果,首次构建了覆盖13种人体器官的“人类衰老蛋白质组图谱”,系统揭示了不同器官的衰老轨迹、转录与蛋白表达的解耦现象,以及可能推动系统性衰老的分泌蛋白,提出“senohub”(衰老枢纽)等关键概念,为理解和干预衰老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靶点。 系统性研究填补空白,多器官参与衰老进程 此前研究多集中于血浆蛋白或DNA甲基化,缺乏对不同器官蛋白质水平的系统分析。本研究涵盖来自76位年龄在14至68岁之间捐献者的516份组织和血浆样本,通过高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8月1日
  • 年轻人群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,引发全球医学界警觉

    一项由美国丹娜-法伯癌症研究所(Dana-Farber Cancer Institute)主导的研究显示,全球范围内早发性消化道癌症(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)发病率正在以惊人速度上升。在美国,这一趋势尤为显著,增速已超过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所有其他类型早发性癌症。 这项发表于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(JAMA)的综述文章《早发性消化道癌症综述》(”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: A Review”)系统梳理了该类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7月28日
  • 斯坦福大学研发“可控”肠道益生菌,有望为肾结石患者带来新疗法

    近年来,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,已知它能影响免疫系统、神经系统,乃至代谢疾病。如今,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策略: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肠道菌群,来分解导致肾结石形成的关键物质草酸(oxalate),为疾病治疗开辟新方向。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《Science》杂志。 本次研究的核心是对一种人类肠道中常见的细菌 Phocaeicola vulgatus 进行改造,使其具备分解草酸的能力。研究团队还让该菌能以一种来自海藻的营养物质——紫菜多糖(porph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7月22日
  • 科学家首次实现单次注射修复小鼠大脑基因突变,为罕见神经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

    近日,科学家成功在活体小鼠大脑中,通过一次基因编辑注射修复了导致“儿童交替性偏瘫”(AHC)的一种罕见基因突变。这一突破性成果,不仅显著改善了小鼠的症状、延长了寿命,也为更多神经系统罕见病的精准治疗带来希望。这项研究由美国杰克逊实验室(JAX)罕见病转化中心、Broad研究所及非营利组织RARE Hope联合主导,并发表在权威期刊《Cell》。 从“科幻”走向现实:大脑中直接修复DNA突变 “在五年前,这种在大脑中修复DNA的想法还像是科幻小说。但现在,我们知道这已经可以实现。”研究共同负责人、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7月22日
  • 年轻人群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,引发全球医学界警觉

    一项由美国丹娜-法伯癌症研究所(Dana-Farber Cancer Institute)主导的研究显示,全球范围内早发性消化道癌症(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)发病率正在以惊人速度上升。在美国,这一趋势尤为显著,增速已超过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所有其他类型早发性癌症。 这项发表于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(JAMA)的综述文章《早发性消化道癌症综述》(”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: A Review”)系统梳理了该类…

    行业动态 2025年7月18日
  • 科学家提出“随机树”模型,揭示人类如何记忆故事

   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仅能记住事实、日期、事件,还能牢牢记住那些意味深长的故事。理解人类是如何记住这些复杂叙事的,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。 近日,美国艾默里大学、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及高等研究院(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)的研究人员,联合提出一种数学模型,尝试解释人类如何将故事类信息存储于记忆中。这项研究已发表在《物理评论快报》(Physical Review Letters)上,为人类记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融合数学、计算机科学与物理的新框架。 “我们的目…

    技术讲解 2025年7月14日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20-82257248

QQ咨询:332583692

微信咨询:15013176672

邮件:36028410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