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大脑失神经元仍能维持功能,研究揭示背后自我重组机制
近日,来自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、法兰克福先进研究所(FIAS)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揭示:当大脑中部分神经元丧失后,大脑皮层内的神经网络会在短时间内自发重组,其它神经元将“接手”丧失细胞的功能,从而维持大脑的整体运作。这项成果已发表在《自然·神经科学》(Nature Neuroscience)期刊上。 神经元虽不可再生,大脑却有“自愈力” 神经元是大脑最核心的细胞单元,承担着思考、感知、情绪和运动等一切功能。随着年龄增长,或因酒精等毒素影响,甚至患上如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…
-
只需一针,激发强效免疫反应:MIT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开发出新型HIV疫苗策略
近日,麻省理工学院(MIT)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(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)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研究成果,指出他们成功通过在疫苗中加入两种强效佐剂,仅用一次接种就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烈且多样化的HIV免疫反应。这项成果发表于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。 在小鼠实验中,研究人员发现,与单独使用疫苗或仅添加一种佐剂相比,双佐剂疫苗可诱导出更加广泛多样的抗体应答。更重要的是,该疫苗能在淋巴结中持续存在长达四周,为免疫系统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来…
-
突破性研究:多指标组合揭示慢性肾病遗传机制,有望推动精准治疗发展
近日,昆士兰科技大学(QUT)和昆士兰大学(UQ)联合开展的一项最新遗传研究,利用超过300,000名英国生物样本库(UK Biobank)参与者的数据,结合多种肾功能相关健康指标,提出一种全新的慢性肾病(CKD)分类方法,不仅更全面地描绘了肾功能状态,还揭示了潜在的药物靶点,有望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。 QUT生物医学科学院及基因组与个性化健康中心的Tran Kim Ngan博士表示,慢性肾病是一个涵盖多种病因的“统称”,其成因复杂,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压、感染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,最终导致肾功能逐…
-
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发脑机接口,有望帮助失语者“重新开口说话”
近日,一项发表于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的突破性研究显示,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脑机接口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简称BCI),可以将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实时转化为语音,帮助因神经系统疾病而失语的患者“重新开口说话”。 这项技术在一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的试验参与者身上进行了验证。他通过该系统能够在与家人交流时实现实时语音输出,不仅可以正常“说话”,还能够自主调节语调、甚至尝试哼唱简短旋律。 “过去我们的脑机接口技术是把大脑信号翻译成文…
-
Nature Immunology最新研究揭示:为何部分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,并提出新组合疗法
近日,英国纽卡斯尔大学(Newcastle University)牵头的一项国际研究在《自然·免疫学》(Nature Immunology)上发表,深入揭示了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,ICB)疗法产生耐药的机制,并提出一种全新的组合治疗策略,有望造福对单一ICB疗法无效的患者。 研究负责人、纽卡斯尔大学免疫调控学者Shoba Amarnath博士表示:“识别这一机制非常关键,它帮助我们判断哪些患者不会对单一的ICB治疗(如抗PD-1抗体)…
-
整体课题设计
爱索达生物核心成员是由多位拥有医学、生物学背景的海归博士(博士毕业于美国UCLA大学、纽约大学医学院、瑞典SLU大学)组成,曾参与国家科技部“ 973 ”项目、广东省“十五”科技计划重大专项、卫生部科技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重大项目等,在国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(Hepatology (IF=11.66)、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(IF=8.8)等),公司建立了成熟高效的技术服务平台(标准的细胞实验平台、分子实验平台、蛋白实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