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暂午睡助力“灵光一现”?研究揭示深度睡眠与顿悟之间的联系-肽度TIMEDOO

你是否曾在打个盹之后,突然想通了困扰许久的问题?一项近日发表在《PLOS Biology》期刊上的研究或许能为这一现象提供科学解释。来自德国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的Anika Löwe及其同事发现,短时间进入较深睡眠阶段的人,更可能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所谓的“顿悟”时刻(即“aha”时刻)。

在这项预注册研究中,研究团队招募了90名参与者完成一项基于视觉追踪的任务。任务表面上看似简单,仅要求参与者根据屏幕上移动的点作出按键反应。然而,研究者故意隐瞒了一个可显著简化任务流程的“诀窍”,以观察参与者是否能自行领悟。

在完成四轮训练后,参与者被安排进行20分钟的休息,其中部分人进入了不同深度的睡眠状态。整个过程中,他们的脑电波活动被实时记录。结果发现,有70.6%的参与者在午睡后成功发现了隐藏的规律,出现了“顿悟”时刻。

进一步分析显示,进入N2期(第二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)的人中有高达85.7%实现了突破,而相比之下,保持清醒者仅有55.5%,进入轻度N1睡眠者则为63.6%。脑电图数据显示,那些拥有更陡峭频谱斜率(spectral slope,反映脑电频率能量分布变化)的参与者,更有可能获得顿悟。

尽管这项研究没有与完全不休息的对照组进行直接比较,但研究团队引用了他们早期未提供午睡机会的实验数据——当时仅有49.6%的参与者发现了隐藏规则。这一对比进一步支持了“深度小睡可促进顿悟”的观点。

研究合著者Nicolas Schuck表示:“短暂睡眠能让人看到此前忽视的联系,这一点非常令人着迷。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。此次我们在脑电频谱斜率上的发现,或许是探索机制的一个突破口。”

Löwe补充道:“脑电频谱斜率作为认知过程中的一个潜在变量,直到最近才引起关注。我们在此前的计算建模中发现,这一斜率与神经权重的调节相关,而这种调节可能正是顿悟出现的关键。”

她最后说道:“很多人都有‘午睡之后突然开窍’的主观体验。现在我们不仅有了数据来支持这种现象,还初步摸到了背后的生理机制。这种现象在创意人士中尤其常见,他们也表示高度共鸣。”

参考文献:Löwe AT, Petzka M, Tzegka MM, Schuck NW (2025) N2 sleep promotes the occurrence of ‘aha’ moments in a perceptual insight task. PLOS Biology (2025). DOI: 10.1371/journal.pbio.3003185

编辑:王洪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20-82257248

QQ咨询:332583692

微信咨询:15013176672

邮件:36028410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