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年轻人群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,引发全球医学界警觉
一项由美国丹娜-法伯癌症研究所(Dana-Farber Cancer Institute)主导的研究显示,全球范围内早发性消化道癌症(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)发病率正在以惊人速度上升。在美国,这一趋势尤为显著,增速已超过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所有其他类型早发性癌症。 这项发表于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(JAMA)的综述文章《早发性消化道癌症综述》(”Early-Onse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: A Review”)系统梳理了该类…
-
梅奥诊所开发AI工具:一次脑部扫描即可识别九种痴呆类型,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
美国梅奥诊所(Mayo Clinic)研究团队开发出一项突破性人工智能工具“StateViewer”,能通过一种常规可用的脑部扫描——葡萄糖代谢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(FDG-PET)——准确识别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九种不同类型的痴呆症。这一成果于2025年6月27日在线发表在《神经病学》(Neurology)杂志上,被视为提升早期、精准诊断能力的重大进展。 研究显示,StateViewer在88%的病例中成功识别出痴呆类型,且扫描解读速度几乎翻倍,准确性最高可达传统流程的三倍。该工具基于超过36…
-
智能“免疫海绵”凝胶,有望为慢性伤口治疗带来突破
慢性伤口长期困扰全球数百万患者,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支出压力。如今,一位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 Zurich)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青年学者 Börte Emiroglu,正带领团队开发一款“会思考”的新型敷料,或将为这一顽疾带来治疗新解。 这一创新成果近日发表在权威期刊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》上。 从“完全不懂”到技术开创者 Emiroglu 的科研之路起始于土耳其,随后前往苏黎世攻读硕士,并最终进入 ETH Zurich 的高分子工程…
-
短暂午睡助力“灵光一现”?研究揭示深度睡眠与顿悟之间的联系
你是否曾在打个盹之后,突然想通了困扰许久的问题?一项近日发表在《PLOS Biology》期刊上的研究或许能为这一现象提供科学解释。来自德国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的Anika Löwe及其同事发现,短时间进入较深睡眠阶段的人,更可能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所谓的“顿悟”时刻(即“aha”时刻)。 在这项预注册研究中,研究团队招募了90名参与者完成一项基于视觉追踪的任务。任务表面上看似简单,仅要求参与者根据屏幕上移动的点作出按键反应。然而,研究者故意隐瞒了一个可显著简化任务流程的“诀窍”,以观察参与者是否能自…
-
破解癌症“游击队”蛋白:美希望之城团队揭示Paxillin与FAK相互作用新机制,为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
近日,由美国希望之城(City of Hope)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《Science Advances》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,首次全面揭示了癌症治疗中的一个“游击队式”目标——粘附斑蛋白Paxillin的复杂作用机制。研究表明,尽管Paxillin本身结构高度无序、动态变化频繁,但其与另一个关键蛋白——粘附斑激酶(Focal Adhesion Kinase,FAK)的结合过程中,存在一个可被靶向的稳定结合位点,这为“无结构蛋白”的药物开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 “干扰Paxillin与粘附斑的相…
-
突破性研究:多指标组合揭示慢性肾病遗传机制,有望推动精准治疗发展
近日,昆士兰科技大学(QUT)和昆士兰大学(UQ)联合开展的一项最新遗传研究,利用超过300,000名英国生物样本库(UK Biobank)参与者的数据,结合多种肾功能相关健康指标,提出一种全新的慢性肾病(CKD)分类方法,不仅更全面地描绘了肾功能状态,还揭示了潜在的药物靶点,有望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。 QUT生物医学科学院及基因组与个性化健康中心的Tran Kim Ngan博士表示,慢性肾病是一个涵盖多种病因的“统称”,其成因复杂,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压、感染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,最终导致肾功能逐…
-
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发脑机接口,有望帮助失语者“重新开口说话”
近日,一项发表于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的突破性研究显示,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脑机接口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简称BCI),可以将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实时转化为语音,帮助因神经系统疾病而失语的患者“重新开口说话”。 这项技术在一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的试验参与者身上进行了验证。他通过该系统能够在与家人交流时实现实时语音输出,不仅可以正常“说话”,还能够自主调节语调、甚至尝试哼唱简短旋律。 “过去我们的脑机接口技术是把大脑信号翻译成文…
-
Nature Immunology最新研究揭示:为何部分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,并提出新组合疗法
近日,英国纽卡斯尔大学(Newcastle University)牵头的一项国际研究在《自然·免疫学》(Nature Immunology)上发表,深入揭示了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,ICB)疗法产生耐药的机制,并提出一种全新的组合治疗策略,有望造福对单一ICB疗法无效的患者。 研究负责人、纽卡斯尔大学免疫调控学者Shoba Amarnath博士表示:“识别这一机制非常关键,它帮助我们判断哪些患者不会对单一的ICB治疗(如抗PD-1抗体)…
-
分子实验
1 qRT-PCR 检测服务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,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,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,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。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,它以其特异性强、灵敏度高、重复性好、定量准确、速度快、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,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。 扩增曲线 及溶解曲线 服务项目:1.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mRNA、LncRNA、circRNA表达量变化;2.检测不同组织mRNA…